喜欢闪亮的镀铬设计?有毒你造么?

2014/5/14 9:12:29文章来源:说客编辑:曲轴浏览:
通常铬层的镀液为六价铬,六价铬是有毒的,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吸入食道可能致癌,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对人体有持久的危险性。

每个汽车企业都会对消费群体进行调查,来获知消费者的偏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群体。每个企业对消费者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同厂家在成本分配上是有差异的,如有些厂商更加注重内饰,有些厂商则偏重于底盘……纵然消费者的偏好千差万别,但通过厂商的设计解读以及最终呈现的产品可以发现,各大厂商在这点上达成了一致: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有镀铬情结。



铬外观亮白,微泛蓝光,在一般的大气环境下能长期保持光泽而不锈蚀、不变色,并具有抗划伤等功能,在门把手,侧围裙部饰条、车标、格栅灯等汽车装饰件上,大量地使用。

镀铬技术在汽车上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通用工程师首次在汽车设计中加入了镀铬装饰,并应用在凯迪拉克轿车上,将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艺术和时尚。镀铬装饰安装于车上犹如人穿戴首饰,融入银色的金属材质让人感觉高贵奢华,颇能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观。

由于镀铬装饰一开始都仅用于高档车上,因此镀铬装饰一度成为高档的代名词。从外观上看,车窗、门把手、侧围、车尾等部位都要有镀铬的装饰条,如果没有这些,档次就会低了很多;内饰的话,没有了镀铬的饰条,整个中控台除了塑料感还是塑料感,镀铬装饰的多少就是区分高低配车型的重要特征,高配版本在空调出风口外圈,车门内开关和拉手位置,手套箱拉手,以及变速箱面板的外圈都采用了细条的镀铬装饰。

另外,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金属材料在汽车非机能件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树脂材料、塑料件。这些材料的使用,一方面会让人感到低档感,同时,汽车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结实、安全的,如果缺乏金属的坚硬和刚强作为强烈的心理支撑,恐怕乘员的乘车安全感会淡然无存。

基于以上的因素,消费者对镀铬装饰情有独钟。而这份偏好,也影响着汽车企业的设计和策略:大面积镀铬装饰的使用。

然而,在这闪闪发光的装饰背后,却暗藏着巨大的杀机。这些镀铬的零件,一般基材是塑料的(ABS/ABS PC/PA等),在其外层再电镀铜 镍 铬多层,起防锈耐腐蚀的作用。而我们看到的最外层就是铬,银白色而略泛蓝光。

通常铬层的镀液为六价铬,六价铬是有毒的,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吸入食道可能致癌,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对人体有持久的危险性。

那为什么我们经常去摸门把手、内饰也没有问题呢?因为在最终的饰品表面上,铬是以金属原子的形式存在的,铬金属是无毒的,而且比较稳定,但是镀铬的工艺过程却是要涉及到铬的电解液,六价铬的危害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对水的污染。

欧盟早已经有相关的法规禁止在汽车材料中使用六价铬,而在国内,虽然在200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版ELV《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提出限制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六种有害物质在汽车材料中的使用,但是相对较为宏观,缺乏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在电镀方面,污染还是相当重的,尽管目前国内也有代替六价铬电镀的无毒三价铬电镀工艺,但是基于其成本更高和工艺要求更复杂,国内的很多供应商都不愿意更换。有很多小电镀厂仍然采用六价铬工艺,都是把有毒的六价铬废液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国家标准委员会公布的《汽车禁用物质要求》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标准的出台使我国汽车产品中有害物质的管控有据可依。除了督促电镀厂家更改工艺外,作为消费者,在了解完这些之后,再看看金属质感的镀铬饰条,观念是否应该也需要有所转变。过度镀铬装饰,是一种不理性汽车消费市场的体现,将有限的成本分配到这些地方来,而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车主来说不是真正的受益。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羊加崴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