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牛车为啥一国产质量就“缩水”

2015/4/28 14:37:15文章来源:编辑:发动机浏览:
各位车友常常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国外品牌汽车质量是好,但是拿到国内生产组装后跟人家本土的同款车型(质量)差很多。虽然说这个说法有些偏激和极端,但是大体方向上缸哥还是赞同的。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车消费市场,近30年来国际主流汽车品牌几乎都在国内以合资的方式进行本


相信各位车友常常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国外品牌汽车质量是好,但是拿到国内生产组装后跟人家本土的同款车型(质量)差很多。虽然说这个说法有些偏激和极端,但是大体方向上缸哥还是赞同的。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车消费市场,近30年来国际主流汽车品牌几乎都在国内以合资的方式进行本地投产。这些合资厂都采用本部的质管体系、引进本部的生产平台、甚至引入大量本部的技术人员来在中国这一块“肥沃”的市场上进行组装生产。但是因为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因此本土化生产和本部的生产还是有着诸多区别,比如很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也都配套进行了“国产化”。


为什么经历的“国产化”后就会出现各种“质量缩水”呢?


汽车生产商出于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本地化采购和配套


1、原材料



国产化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原材料标号”,不同国家对于原材料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和成分标准。由于这种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的原材料本土化就是通过选择成分相近的材料来实现的。比如钢材,相信接触过钢材的人都知道,原材料这一块儿,咱国内的水平在国际上来比其实并不领先。所以汽车厂采购国产原材料的部件往往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质量缩水”。近年国内不少“锈车”事件就是由于没有采用优质钢材导致时间一长,车门底盘等容易生锈。


2、工艺技术


虽说很多合资厂(整车和零部件)都会大量引进国外的工艺设备来进行生产,但设备总会老化,尤其是一些老合资厂,效益不好的时候就不再舍得投血本更新设备,从而导致工艺装逼水平逐年下降。所以有时候发现了产品质量缺陷,却因设备老旧而调查不出来源头数据无法彻底根除。



其实换个角度想,国内人力如此便宜,当老板的自然觉得用换设备的一半钱多招一堆人来达到同样的生产力更划算。只不过,其工艺稳定性就大大地下降了。


3、质量管理


除了材料和工艺国产化后会带来“质量缩水”外,在企业层面还有一个最致命的因素,那就是质量管理。缸哥一直认为,好的质量都是管理出来的,我们都一直说丰田精益生产方式,其实就是一种精细化的质量管理和改进生产效率的方式,所有的管理都是基于人的,随着一个合资企业的发展,很自然地就会慢慢把“研发权”拿过来,与本部之间越来越独立,这样就造成了管理的“国产化”。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很多是国有企业,说心里话,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不懂管理,这一点相信各位粉丝都会有深刻体会!领导管理差,就会有更多的漏洞让质量缺陷留存,这样质量自然就“缩水”了。


消费者喜新厌旧,产品更新快导致质量不稳定


中国消费者喜新厌旧,所以国内的新车更新频率那叫一个快啊!应对市场需求嘛,一年半载出一款新车都算正常。也不知道国内的合资厂产能和研发能力是有多牛逼,一个新项目这么快就能推上市了。缸哥就想弱弱地问一句,从零部件到整车,耐久试验都杠杠滴?量试评价分都很高?供应商的工程审核都很严格到位?看看近年频繁的召回数据,你会发现合资车的质量稳定性也是越来越差。



国家质量标准和监管环节的完整度不够


从国家标准到碰撞测试,表面上看中国该有的质量检测都有了,可是标准的高度和完整度却完全不在一个级别。虽说其中很大成分是照顾自主汽车产业而制定的,但是却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合资企业,都是以应对当地的法规标准为优先,这合情合理。国家标准不过关,消费者利益受损怪罪到企业头上其实也挺冤。这就好比自己天天出去应酬吃饭喝酒打麻将,到头来孩子成绩下滑还去怪罪老师没教好一个道理。



总结:最后缸哥还要多一句嘴,别以为同样的法规制度、国家标准下的产品都一样,合资车比自主车贵就是在坑钱。一分钱一分货,人家合资车企怎么说还是有底子和外方控股,相对来说企业内部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质量约束力。而自主车企却很多都是从零开始。不过随着自主车企的逐年发展,现今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质量差距是在缩小,但合资车贵过自主品牌,并不完全是消费者盲目的因素,市场选择说明了合资车的整体质量还是好于自主品牌,但如果你要问缸哥买啥车?在同等价位上,缸哥还是会优先推荐合资车的。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曲轴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